暑期过半有没有长胖?这些趣味体育活动教你做运动小达人

暑期已经过半,你有没有长胖?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在炎炎夏日激发运动兴趣、健身强体魄,暑假期间,不少学校都设计开展了趣味体育活动,带领学生们自律运动,打造健康体质。

一分钟跳短绳挑战赛、一分钟仰卧起坐擂台赛……这个暑假,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的暑期“限定”——“争做体育小达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争夺擂主之位,抢夺年级达人称号,学生们个个大展身手。活动开展以来,不断有“攻擂者”挑战擂主,一分钟跳短绳、仰卧起坐视频刷屏钉钉群。

在一分钟跳短绳擂台赛中,孩子们热情高涨,各年级体育教师也作为裁判细心记录、评价,认真评出每期擂主。随着不服输的同学不断挑战,在你追我赶中,孩子们既锻炼了下肢力量,也提高了身体素质。目前,擂主跳短绳计数仍在不断刷新。

除了跳绳,仰卧起坐也是一个很好的居家锻炼项目,不但非常考验同学们的腹部力量,又能在久坐学习之余拉伸背部肌肉,因此擂台赛也吸引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还拉上爸爸妈妈帮忙保护、数数。而作为“擂台”幕后工作者,体育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动态,每天在钉钉群批改作业、更换擂主、复核计数保证比赛的公平开展,并及时给孩子们指导、鼓励。

今年暑假,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开展了“相约星期二”暑期趣味活动,在最近举行的第四期活动中,体育老师以“健身小达人”为主题,带领孩子们乐享欢跳、自律运动。活动中,体育老师林老师给孩子们示范进行了跳上成跪撑-跪跳下、武术操、放松操以及目前很流行的“本草纲目”操,同学们则跟着视频认真学。

居家运动安全和文明不可忽视,运动过程中,林老师不断叮嘱学生们注意居家运动安全,避免桌脚床椅的磕碰,并仔细提醒孩子们,运动过程中如何保持恰当幅度。面对镜头前热情高涨的孩子们,林老师告诉大家,强健体魄非一日之功,每个人在练习中都会遇到疲累,但体育精神贵在坚持和毅力。他还用学校毕业的现役足球运动员少时拼搏训练的故事,鼓励大家不畏艰难,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将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发扬光大。

暑假期间,光明初级中学的导师们也带着学生开启了“巧健身”暑期体育俱乐部。进入活动环节后,学校导师志愿者刘菊妮老师做了第一次准备活动带领示范与讲解,并尝试指导学员带领一组各具特色的热身动作。学员们都跃跃欲试小导师助理角色,边带领边讲解,大家在脑力风暴和体能展示中,不断创新动作组合。

第二次活动时,在小导师周周体育分享会环节,每位同学透过屏幕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课后创编锻炼内容与大家作了交流,有的同学分享了健身操,有的同学分享了街舞,还有同学分享了武术,项目丰富,内容精彩,每日健身一小时效果明显。

在之后的体能大闯关和主动作学习环节,导师和学员们丝毫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积极投入,认真锻炼,在线共练,一招一式力争到位;并在学成输出展示中,结合抽中的运动对对碰练习思考,创编自己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小导师小课堂中有出彩表现,来自预备(2)班的范祺诚同学成为第二周“巧健身”体育俱乐部活动优胜选手。学校方面表示,盛夏时节,“巧健身”学生暑期体育俱乐部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魅力假期,期待着每一个学员都能在俱乐部导师和伙伴的陪伴下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在汗水中感受体育锻炼的快乐。

【暑假体育作业】各年级“暑假体育作业”完整版(干货)

为了让同学们的假期体育作业不是被动“打卡”,而是真正激发起运动的主动性,从而培养运动兴趣及良好习惯,各学校的体育老师们可谓是用心良苦。

重点围绕假期锻炼计划、观看体育比赛等多元化运动形式,为大家分享这份《暑期体育作业计划》。

目标:9月开学,同学们即将升入新一年级,参加本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除此之外,初中学段的同学们将面临着体育中考,同学们可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结合往年自身体测弱项制定锻炼计划,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从而快速提升。

目标:建议学生家长每周观看1场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或其他项目赛事视频,了解其规则,发现自己喜欢的项目,培养体育运动兴趣。‍

1.建议同学们养成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锻炼时间、内容、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我调控。

2.建议同学们选择一项或多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并长期坚持。

3.建议学生家长可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有选择的做一些亲子运动,促进亲子关系。充分利用自己家庭周边的健身资源加强锻炼,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4.建议同学们逐步养成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适当控制饮食的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身体形态更加标准。

5.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健身,不到危险的地方去游戏,坚决做到防疫情、防溺水、防触电等。

与可以体现在纸面的学科作业相比,体育作业的完成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配合,这也要求暑假体育作业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够鼓励亲子互动。在必要的运动训练作业之外,观看体育比赛、参与技能培训、远足登山等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也应该成为假期体育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的假期能够拥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体育元素。

暑假即将来临——把握黄金时间 帮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暑假即将来临,暑假生活少不了体育的参与。从暑假体育作业到青少年体育培训、户外夏令营、运动技能打卡,不同的暑假体育活动形式折射出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和关注。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良建议,假期体育锻炼应融入生活,儿童青少年要充分利用假期时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

李良建议,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中。“在假期开始前,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锻炼计划,确定每周的锻炼内容和目标,并将其纳入家庭生活日程安排。”他说,“计划中可以设定一些挑战目标,比如每天完成一定的跑步里程、跳绳个数或提升某项运动技能等,督促孩子完成挑战,提高锻炼的自律性和毅力,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提升锻炼乐趣,还能为孩子创造锻炼环境和条件,鼓励孩子参与其中。”

此外,暑假时间较长,假期里还可以多鼓励青少年与家人或同学一起尝试不同类型的运动,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或运动设施来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去公园慢跑、远距离骑行,探索附近的远足路径或步道,参加当地组织的户外探险、定向越野等体育活动,让青少年的锻炼更加全面、有趣。运动期间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身体活动指南建议,青少年一周中应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剧烈强度有氧运动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以指南为参考,青少年假期体育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来确定。李良提醒,对于平时没有良好锻炼习惯的青少年来说,要从中低强度运动开始,建立神经及肌肉适应后再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循序渐进提高锻炼强度和频率。

“除了学校体育作业外,儿童青少年还应该多尝试其他锻炼项目,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李良建议,可以选择跑步、游泳、跳绳、篮球、足球等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如使用哑铃、弹力带锻炼或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身体自重训练,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训练也必不可少,青少年多进行拉伸类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减少运动伤害风险;还应多鼓励孩子参与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可以提高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此外,户外活动能为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健康效益。李良建议,青少年应利用假期多参与徒步、骑行、登山等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保护视力,还可以亲近大自然,提升运动的获得感和愉悦感。”

暑假体育锻炼需要家校协同共监督。“暑假时间长,应把握这个黄金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李良说,“通过家校合作,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共同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避免过分强调成绩,造成压力。同时,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让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长期的锻炼习惯。”

李良建议,家长方面,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锻炼计划,设置合理的锻炼目标,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进度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学校方面,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和体育作业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专业的科学运动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和运动规则;定期检查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评估他们运动能力的发展及体质变化,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举办比赛、集体活动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

暑期应尽量避免在11时至16时的炎热时间段在室外进行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锻炼,避免中暑或晒伤。

在户外锻炼时,优先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公园、操场等。有条件时,可选择在室内场馆进行锻炼。运动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尤其是在户外运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运动。

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可以采取涂抹防晒霜、戴上帽子和太阳镜等手段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还可以提前准备好防暑降温用品,如藿香正气水、冰块等。

高温天气下运动身体更容易失水,因此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出汗较多时要补充含糖及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补水要坚持少量多次原则。

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松解衣扣,呼吸新鲜空气,并在前额或腋下进行冷敷,服用藿香正气水。重度中暑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转自6月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

各年龄段青少年暑期体能训练指南

暑假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督促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体型体态,促进身体健康长高,并促进大脑发育。此外,运动中培养出来的目标感、专注力和耐力等也会成为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

来自北京的儿童体适能教练吴悠表示,体能训练包括动态热身拉伸、基本体能、专项体能、球类运动、静态放松拉伸等五大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体能训练上有不同的侧重,可以根据自家居住环境和孩子运动能力,选择适合适宜的运动方式。在选择的时候,应该兼顾上下肢、腰腹、力量、柔韧、视力、安全等要素。不过,对于孩子来说,运动的习惯越早培养越好,为以后的全面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孩子还小,想运动却没什么运动基础,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些少儿趣味体适能训练。先从爬和走开始,然后慢慢提高到跳跃;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改成全身翻滚;之后还可以爬、跑跳、翻滚交替练习,间歇训练。

这样一是让心肺功能和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至于因一开始就高强度运动而疲惫或受伤;二是增强趣味性,培养孩子运动兴趣,打下身体运动的基础。

热身和拉伸,是运动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运动前热身是全年龄段的青少年都需要进行的,能增加关节活动度、强健关节韧带,放松心情,防止身体受伤、延长运动寿命。常见的热身项目有两点左右跑、原地蹬地跑、原地小步跑、高抬腿转体、单脚接球、跳跃单腿站、单腿转身跳、手足行走等。

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可以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总体原则是利用已有的方便条件,做能做的任何运动,可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跳绳,以及有氧和力量相结合的练习,例如马步前后走、双腿背桥、靠墙静蹲、标准蹲起、弓步下蹲等。

同时,针对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运动的多样化,这样能给身体和大脑不断带来新的刺激,有助于通过运动持久地减压和快乐地坚持下去。

如果只做同一种运动的话,会让身体感到不再具有挑战,运动效果就减弱,因此可以变换运动的形式,进行1分钟短绳跳、仰卧踩单车、俯卧挺身、跳台阶、收腹跳、蛙跳、深蹲跳等不同的项目穿插练习。

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更需要坚持体育锻炼调节心情,运动能让人心情舒畅,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让运动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定期进行全类型的体能训练,包括动态热身拉伸、基本体能、专项体能、球类运动、静态放松拉伸等五大类交叉组合。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要特别享受球类运动等项目带来的种种益处。踢足球可以全面锻炼身体,能促进腿部关节的韧性,强壮腿部的肌肉,由于需要反复跑动及加速跑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耐力,还增强了心肺功能;篮球是一种全身运动,在接球、运球过程中提高孩子反应能力,在运动过程中使体魄更加强健,也提高了观察和决断能力;打羽毛球需要手、眼、腿完美配合才能完成,能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平衡力。

同时不忘放松静态拉伸,趁身体还温暖、肌肉充血时拉伸,有助于拉长运动中紧张收缩的肌纤维,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有助机体恢复,也有助于放松绷紧的神经。(转自7月5日《中国体育报》06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

暑假将至 青少年在家如何科学锻炼

暑假就要来了,如今,在各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暑假通知中,“安排暑假体育作业”已经成为“标配”,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暑期的体育锻炼,游泳、足球、篮球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在外报一门运动项目培训。在教育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

长假期间,青少年在家应当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又要注意些什么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院运动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贺忱说:“暑期的运动锻炼首先要注意天气问题,最好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训练,防止中暑。在游泳等项目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防护,选择安全的水域防止溺水。儿童锻炼以中低强度的灵活性训练为主,包括一些耐力性训练和简单力量训练,具体项目来讲,跑步、游泳、体操都是不错的选择。”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良表示,家长在鼓励孩子暑假积极进行锻炼前,应了解其体质与健康状况,比如孩子是否存在某些运动禁忌症等。要结合体测结果和孩子的身体情况,全面分析孩子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让孩子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运动兴趣,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暑期也是系统纠正孩子体态前倾、脊柱侧弯等不良姿态的绝佳时间,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测,帮助孩子通过体医结合的手段进行科学矫正。

“青少年喜欢群聚在一起,如果只是一个人锻炼,无形之中就缺乏一种运动氛围,慢慢地也会因为没有运动伙伴而失去兴趣。”李良特别强调了家庭体育氛围的重要性,“父母一方面是孩子锻炼计划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也是孩子锻炼的指导者。孩子的锻炼能否坚持下去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大。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让他们逐渐喜欢体育,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相互感染。”

此外,专家还提醒,暑假锻炼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爱好以及运动伙伴的喜好,确定锻炼内容要坚持健康第一、可操作的原则,如进行一些集体球类练习或比赛,也可结伴进行长跑、远足、骑车郊游、游泳等。在练习前要注意进行相应的专项准备活动,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报名体育俱乐部或假期培训班,对某一专项运动进行系统有针对性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暑假期间,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以及青少年的作息习惯、假期学习计划,确定合理锻炼时间。一旦确定好了锻炼时间就要严格地执行,持之以恒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专家表示,体育锻炼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加量。暑期每天坚持60分钟左右的体育锻炼比较合适,运动频率每周5次左右,但肥胖少年儿童的运动量宜采取中等强度,心率维持在140至160次/分之间。遇有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要减少运动,防止发生意外。

在锻炼时间上,专家建议,由于暑期天气比较炎热,要尽可能地避开高温时间段。如早上可选择一家人晨跑或者和同学打篮球、乒乓球等;下午可选择游泳或进行各类球类活动;晚上可以考虑一家人去散步或快走健身,将运动节奏带入生活中。在必要的暑假运动训练之外,观看体育比赛、参与技能培训、远足登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应该成为假期体育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的假期的体育元素更为精彩。

科学锻炼还少不了科学的饮食补充,特别是暑假期间,青少年特别容易“极端饮食”。疾控食品营养与学生保健科专家表示,青少年时期,体育锻炼和合理营养是促进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体育锻炼加速了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此时更应注意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的摄入。

热量摄入平衡对青少年身体快速增长具有积极意义,每日的热量摄入量应与需要量一致,同时应当补充足够的矿物质、维生素、水等营养素。如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吃牛奶及奶制品,选择吃瘦肉、禽肉、鱼及扁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合理饮食、适量饮水,少喝含糖饮料,少摄入糖和脂肪。每天饮食应当均衡,禁忌偏食的不良习惯。

此外,针对暑假期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增加从而可能出现的用眼疲劳等问题,李良表示,既要让孩子在暑期能够通过电子产品学习到知识,又需要很好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单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最好,给孩子充分的放松时间,期间可以做一些爱眼操、眼保健操、健身操等,引导学生养成护眼意识。同时,暑假也鼓励青少年经常去户外运动,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近视防护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转自6月29日《中国体育报》07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

暑假体育工作新方案正式发布!解决暑假体育作业难题

少年强则中国强,健康的体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鼓励青少年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培养自律意识,保障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可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表示:教育部推出的学生健康促进行动,提出了中小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是两个小时,包括校内和校外各一小时,所以“留体育作业”是最直接的做法。

谈到作业的具体内容,王登峰介绍,“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体育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教会他们专项的运动。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教过之后,需要有课后的练习,才能够真正熟练这些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生体育作业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家庭作业和体育课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弥补的,也是学校体育到家庭体育衔接的关键所在,作为体育教学”第二战场“,体育家庭作业意义重大:

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对一生的成长都极为重要。同时体育是培养学生坚毅品质重要的手段。通过把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延伸到课余时间,有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性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进而培养学生对某一项或几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成为陪伴一生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的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逐步建立起爱运动的体育意识。

把体育教学内容,以家庭作业的形式推广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中,有利于家长正确认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体育运动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引导老师、家长从重视分数转向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等全面发展。通过体育家庭作业,增强了学生- 家长与老师-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

1、体育家庭作业缺乏明确的标准。在设计作业时候具体的目标、实施流程和评判标准需要明确;

2、体育家庭作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足。需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作业内容、运动量和运动方法。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应包括身体素质练习项目、学生体测项目和学生喜闻乐见的集体或个人运动项目;

3、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评价和反馈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体育家庭作业要能完整地做到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收集学生及家长的评价和反馈,并通过实时互动调整作业设计。

4、家校协同开展校外体育锻炼的配合度不足。部分家长对于课外体育锻炼仍不够重视,对体育家庭作业认识不足,学校和家庭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沟通较少。

为了帮助体育老师们减轻负担,在布置体育作业上更高效省力,有效攻克传统体育家庭作业存在“留作业”、“收作业”、“判作业”等方面的难点,推进体育教育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推动家校协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天天跳绳App”和其教师端“体智云平台”,为全国体育老师准备了“2022年‘聚焦新课标,暑假我先行’暑期体育工作解决方案”。“计划”坚持“健康第一”,统筹暑假体育特色工作安排,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老师可以一键布置体育作业,用AI技术辅助暑期工作,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

“天天跳绳App”通过AI技术赋能体育,本次“暑假体育工作解决方案”对齐新课标,“学、练、赛”一体化:

体育作业:8周体育作业,关注个体差异化,设置“跳绳、深蹲、仰卧”等上百种AI运动作业项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差异化的作业项目。并设置亲子项目,增强家校之间的纽带;

专项教学:设置篮球、足球、跳绳、拳击四大专项精品课,持续八周专项提升,推动学生暑期学会1—2项技能;

赛事活动:承办官方区域赛、校内赛等多类赛事,以赛代练,全面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天天跳绳App”关注全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视频课和趣味答题形式,形象生动地普及安全知识和劳动技能,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安全地过暑假。

“天天跳绳App”和“体智云平台”暑期作业系统覆盖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评价和反馈全流程,形成完整的闭环。

“天天跳绳App”是利用AI智能研发的智能体育运动平台,目前教师端已升级成“体智云”(校园体育智慧云平台),可在电脑登录使用。目前“天天跳绳App”已成为1000多万中小学生做体育作业、运动锻炼的神器,深受老师、学生、家长好评。

暑假跟着体育作业动起来(体坛观澜)

为孩子安排多元化的暑假体育作业,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锻炼方式和运动项目,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更多乐趣

暑假就要来了,在各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暑假通知中,“安排暑假体育作业”已经成为“标配”。在教育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

少年强则中国强。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可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近年来,各地中小学越来越重视校内体育活动,不但开齐开足体育课,也基本保障学生每一天在校内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据统计,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强化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初见成效。

当假期来临,又该如何保障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假期体育作业应运而生。以作业为杠杆,一方面可以督促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假期着意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学会某一项体育运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甚至可以带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动起来,营造全家运动的氛围。

当然,如何让假期体育作业不是被动“打卡”,而是真正激发起孩子们运动的主动性,还需要各个学校的精心设计。“一刀切”的统一布置并不可取,而是应该为孩子安排多元化的暑假体育作业,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锻炼方式和运动项目,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更多乐趣。

与可以体现在纸面的学科作业相比,体育作业的完成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配合,这也要求暑假体育作业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够鼓励亲子互动。在必要的运动训练作业之外,观看体育比赛、参与技能培训、远足登山等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也应该成为假期体育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的假期拥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体育元素。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1日 16 版)(责编:周倩文、张隽)

青少年暑假锻炼需讲究科学

如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每逢暑假,各种体育兴趣班人满为患。从事健身专业10余年的高瑞春提醒,青少年儿童健身跟成人健身不同,需讲究科学,而且需要多注意一些运动的细节。

高瑞春表示,如果孩子有体育考试方面的应试需求的话,需要提前进行一定强度的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如果只想强身健体的话,那么可选择的运动项目就很广泛了,首推各种有团队配合的集体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感觉足球、篮球运动太激烈,也可以选择乒乓球、游泳、跆拳道等。

不过,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选择“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因为孩子们往往喜欢一起玩,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只是一个人进行锻炼,无形之中就缺乏了一种运动氛围,孩子也会慢慢地因没有运动伙伴而对某些运动项目失去兴趣,锻炼效果则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

高瑞春建议,在暑假期间,每天坚持60分钟左右的体育锻炼比较合适,锻炼频率保持在每周4至5次即可,运动时的心率维持在140至160次/分钟为宜。

身体肥胖的青少年儿童如果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加大运动量。在运动中遇到身体有不良反应时,如头晕、恶心等症状,则要立即减缓运动或进行休息,防止发生意外。

另外,因为暑假期间的天气比较热,孩子们在运动时要尽量地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户外运动项目的孩子,可以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在气温较高的时段,可以选择进行室内运动项目。

高瑞春提示,体育锻炼会加速孩子们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因此家长一定不要忽视在孩子锻炼之后给他们补充营养。每次锻炼之后,应当补充足够的矿物质、维生素等。如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喝牛奶或吃奶制品,吃一些瘦肉、禽肉、鱼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运动期间应适量饮水,少喝含糖饮料,少摄入糖和脂肪,主要不要偏食。另外,锻炼之后,要保证孩子睡眠充足,不要少于8个小时。据《今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